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张云山许伊雯点点金
在杭州这座创新活力之城,一场关于“薪安”与“心安”的劳动关系变革正在悄然发生。杭州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工会(以下简称“杭燃集团”)以“12345”能级工资体系为支点,撬动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人才发展难题,让1367名职工在技能成长与薪酬激励的双向通道中,找到了与企业共荣共生的密码。
破局:从“重学历”到“崇技能”的价值观重塑
当“技工荒”成为制造业普遍痛点时,杭燃集团将目光投向一线操作岗位。2021年,集团率先在7大工种试行“首席”聘任制,54名技术骨干戴上象征行业标杆的“首席”徽章。焊工老李至今记得那个场景:当他在全市燃气管道焊接技能比武中摘得桂冠,不仅获得150元/月的专项津贴,更在表彰大会上与总经理同台领奖。“以前总觉得干技术是吃青春饭,现在每个月的津贴和证书一样沉甸甸。”
这种“技能变现”的突破,源于杭燃集团构建的“双结合”机制。一方面,技能等级与薪酬增长直接挂钩,初级工到首席技师的8级职级体系,让一线工人薪资涨幅最高可达中层管理人员水平;另一方面点点金,精神荣誉与物质奖励并重,全国劳模每月额外享受400元津贴,工匠称号更成为子女入学的“金名片”。五年来,集团技术人才流失率下降42%,而技能人才占比却逆势增长18%。
筑路:三轨并行打通职业发展“立交桥”
在杭燃集团的“人才地图”上,管理、专技、操作三条职系如同三条并行不悖的轨道。28岁的管道工小张通过操作职系考评,从学徒工跃升为高级技师,年薪突破15万元。“过去想涨薪只能熬资历,现在考取压力容器操作证、参加技能比武都能破格晋升。”他展示着手机里的“杭燃匠心学院”APP,线上理论课、VR实操模拟、大师直播课构建起全天候学习生态。
这种“纵向畅通、横向贯通”的设计,让不同类型人才都能找到成长路径。工程部的小王从技术员转型项目经理,专技职系的通道让他保留原有职称待遇;客服中心的小陈则通过管理职系竞聘,从班组长成长为区域主管。五年间,1402人次通过职系评定实现薪资晋升,累计发放技能津贴230万元,人均年增收近6000元。
赋能:四大激励引擎点燃创新热情
走进杭燃集团的“工匠创新工作室”,墙上挂着的专利证书和改进装置诉说着职工的创新故事。这里诞生的“燃气管道带压开孔技术”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300万元,发明人正是通过“四类激励”脱颖而出的技术能手。集团设立的“竞技比赛奖”“技术革新奖”等专项激励,让职工创新成果转化率提升至65%。
更具温度的是“导师带徒”计划。全国劳模沈卫国带领的“工匠联盟”已培养徒弟1041名,其中37人成长为技术骨干。“每月150元的带徒津贴不算多,但看到徒弟在省技能大赛获奖,比自己拿奖金还高兴。”沈师傅的自豪感,源自集团构建的“培训-竞赛-晋级-激励”闭环:从“燃气(能源产业)班”的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,到覆盖全资控股企业的35个工种带教体系,技能传承成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。
固本:五大配套行动构建人才生态圈
在杭燃集团,人才公寓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。76名一线职工住进人才宿舍,把通勤时间省下来钻研技术;杭燃匠心学院的实训基地里,VR模拟装置让新员工在虚拟环境中反复练习高危操作;劳模工匠联盟每季度举办的“绝技擂台赛”,吸引着全省燃气行业的顶尖高手同台切磋……
这些场景背后,是集团“五大配套”行动的支撑:投资500万元建设的数字化培训平台,年培训量突破2万人次;与浙江大学共建的“燃气安全联合实验室”,让技术创新有了智库支撑;连续四年开设的校企合作订单班,从源头提升新生代技能素质。当“强素质提技能”成为职工自觉,企业也收获了连续三年客户满意度98%以上的佳绩。
杭燃集团的实践证明,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,关键在于让职工在共享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。当“12345”能级工资体系将个人价值与企业命运紧密相连,当技能人才在薪酬激励、职业发展、社会尊重中实现全方位提升点点金,一幅“企业爱才、职工敬业、互利共赢”的和谐画卷正在钱塘江畔徐徐展开。这或许就是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最佳注脚——让每双手都能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,让每个梦想都能在岗位上绽放光芒。
道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